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高空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站等!
郑州欧柯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创造全球仪器中心 引领农林食品仪器发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669-0568 130-1769-1806
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      高标准农田      智慧乡村      智慧茶园      智慧温室大棚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支持 > 病害图库 >

茶芽枯病的病原及防治

时间:2022-09-29 18:00:21 来源:未知 点击:

—、分布与危害
       茶芽枯病于1976年在我国浙江首次发现,国外未见报道。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江 西、广东、广西、四川、河南等各大茶区。罹病芽梢生长明显受阻,直接影响产量。发生严重的茶园,新梢发病率可达70%,可使春茶减产约30%,而且品质下降。
二、症状
       茶芽枯病主要为害嫩芽和嫩叶,尤以1芽1〜3叶发生为多。成叶、老叶和枝条不发病。从春茶萌发 起,幼芽、鳞片、鱼叶均可产生褐变,病芽萎缩,不能伸展,后期呈现黑褐色焦枯。嫩叶被侵染2〜3d 后,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一条深褐色隆起线,有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表面散生黑色细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
孢子器,叶片上以正面居多,感病叶片易破碎并扭曲,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
       茶芽枯病和春茶期嫩叶上发生的“黄化病”(病原尚未明确)易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特征:茶芽枯病在叶片上有明显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生黑褐色小粒点;而“黄化病”的病部无黑褐色小粒点,且表现为整个新梢或枝条上的叶片发黄、变小或簇生的系统症状。

三、病原
       茶芽枯病病原是芽生叶生霉P h W Losticta gmimi ph i Lae X. F. Chen & H. Ji Hu),属子囊菌无性型叶点霉属真菌。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散生于芽叶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外露,球形至扁球形.大小为(90〜234) MmX (100- 245)卩m,器壁薄,膜质,褐色或者暗褐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的孔口。孔口直径为23.4〜46.8分生
孢子生于其内,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 6-4.0) MmX (2.3~6.5) /imo周围有一层黏液,内有1〜2个绿色油球,病 菌的有性世代尚未发现
       茶芽枯病菌与茶树上其他叶点霉属(PhyMostiq)和茎点 霉属(Phonui)的病菌区别在于:
分生孢子小,周围有一层黏液层或胶质鞘,末端常有单端附属物,但分生孢子器及孔口较大。茶芽枯病菌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白色平绒状,后转灰褐色至黑褐色。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氮源为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硝酸铉、硫酸铉、蛋白腺作氮源时,不能形成分生孢子器;最适碳源为果糖、棉籽糖和葡萄糖。茶芽枯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7°C,在8〜10°C下生长缓慢,29°C以上菌丝不能生长。孢子在清水中萌发率很低, 在儿茶素液中不能萌发,在2%茶汤中萌发率高,在25°C下培 养lh,开始萌发,12h萌发率高达93.8%。
四、 病害循环
       茶芽枯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老病芽叶或者越冬芽叶中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初,当平均气温上升到10°C以上,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时,开始产生分生
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水溅落传播,侵染正在萌动的茶树芽叶, 一般2〜3d可完成抱子的萌发侵入,5~7d 出现明显症状。如果病芽叶留在茶树上,菌丝体经过生长发育,很快又产生分子孢子器并释放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健康芽叶。因此,该病在茶树的生长季节里,可进行多次侵染,直至流行。茶芽枯病在3月底至4月初(春茶萌芽期)开始发生,4月中旬至5 月上旬(春茶盛釆期)为发病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夏茶期)病情发展重,6月中旬以后停止发病。
五、 流行规律
       茶芽枯病的流行受气候条件、茶叶中内含成分以及茶树品种抗病性的影响。
(―)气候条件
       茶芽枯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害的发生与气温关系密切。平均气温在1。笆左右、最高气温为15°C 时开始发病,但病情发展缓慢。当旬平均气温在15〜20笆,最高气温在20〜25°C时病害发展迅速;当平均温度大于20°C,最高气温在25°C以上,病害发展缓慢,最高气温持续超过29°C即停止发病。据统计, 最高气温和增加病叶率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在温度适宜时,降雨天数多,相对湿度高,能促进病害的发展,反之,则发病率相对减少。但在高温季节,即使雨日多、湿度大,病害也不再发展。据在浙江调查, 茶芽枯病在3月底至4月初(春茶萌芽期)开始发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茶盛釆期)为发病盛期,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夏茶期)病情发展缓慢,6月中旬以后停止发病。
(二)茶叶内含成分
       茶叶内含成分氨基酸可以促进
孢子的萌发,而茶多酚含量高则会抑制孢子的萌发。春茶期间,茶叶新梢中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而夏、秋茶期则相反,氨基酸含量减少,而茶多酚含量增加。研究表明,氨基酸可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这是茶芽枯病仅限于春茶期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茶树品种
       茶芽枯病的发生在不同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发病初期,一般发芽早的品种发病率较高,达30%以上,如黄叶早、清明早等;而发芽迟的品种发病率则低于10%,如鸠坑、乐清青茶等。其抗病机制主要是避病作用。在发病盛期,以福建水仙、政和等品种发病较轻,碧云、福鼎、大叶云峰等品种发病较重。
六、 防治技术
       茶芽枯病的防治应采取早春萌芽期喷药与早采、勤釆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较明显。
(一)加强茶园管理
       在深秋增施饼肥、早春施用催芽肥时,注意氮、磷、钾的配比,防止偏施氮肥,使茶树体内碳氮比降 低,游离氮增加,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在早春修剪时,去除越冬病芽叶,修剪下的枝条应立即带出茶园, 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春茶期早采、勤采茶叶。重病茶园,在冬前和初春新芽萌发前分别釆摘1 次病芽叶,可减少病菌侵染芽叶的概率,以减轻病害。
(二)药剂防治
       每年春茶萌芽前,釆用随机抽样法,调查越冬的宿病芽基数,宿病芽率在5%以下,一般可以不进行药剂防治,宿病芽率在5%〜10%时,需在感病品种茶园中进行挑治;宿病芽率在10%以上,则要进行大面积防治。可选用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安全间隔期7〜10d)、70%甲基硫菌灵可湿 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d)进行防治。一般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初期各喷药1次,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采摘结束时再喷药1次,全年喷药2〜3次,以阻止病害的流行。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销售热线

130-1769-1806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公司电话

400-669-056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