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菌源数量田间残留菌核量与发病初期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上年或上季发病重的田块遗留的菌核多,当年或当季稻株初期发病率高。新垦稻田或上年、上季的轻病田,一般当年或当季发病较轻。
2. 气象因素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C、水稻处于分藥期时,田间开始零星发病。我国各稻区主要发病时期有所不同。常年情况下,东南和西南稻区各季水稻生育期均适合病害发生,出现多次发病高峰;华南稻区早稻发病高峰为5〜6月,晚稻为9〜10月;北方单季稻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雨季时病害发生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气温偏高,盛夏多雨,气温偏低,纹枯病发生严重,早稻发病高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中、晚稻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
4. 品种和生育期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水稻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别。其抗病性一般规律为:粧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感病;窄叶高秆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迟熟品种较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感病,这是由于早熟品种叶鞘内淀粉含量随稻株生长而迅速下降,故垂直扩展速度快,发病较重。另外,植株体内细胞硅化程度高、纤维质和木质素含量高的品种抗病性也相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