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灌水耕耙后,越冬菌核漂浮于水面。插秧后菌核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然后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稻株进行再侵染。一般在分藥盛期至孕穗期,主要在株、丛间横向扩展(称水平扩展),导致病株(丛)率增加。孕穗后期至蜡熟前期,病部由稻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称垂直扩展),病情严重度增加。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后,也可随水流漂浮附着于稻株基部,萌发后进行再侵染。经特殊的人工接种,担孢子可侵染并引起发病,但在自然情况下,担孢子的传病作用不大。
图--水稻纹枯病病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