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禾顶囊壳菌侵染引起,是一种根部病害,病苗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表面和内部腐烂。分藥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藥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加重,植株矮化。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愈明显,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叶鞘易剥离,内侧和茎基表面黑色。近收获时可见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由于根部和茎基腐烂,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秋粒。全蚀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混有病残体的种子是远距离 传播的主要途径。小麦从幼苗至抽穗均可侵染,但以苗期最易受侵染,造成的损失也最重。全蚀病以初侵染为主,再侵染不重要。大麦、小麦等寄主作物连作,小麦玉米复种发病重。土质松散、碱性,有机质少,缺磷、缺氮、肥力低下的土壤发病均重。
(一) 合理轮作
有水源地区稻麦轮作,旱地小麦与非寄主作物如棉花、甘薯、烟草等轮作可明显减轻病情;对即将衰退田,要保持小麦玉米复种或连作,促进全蚀病自然衰退。
(二) 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有机肥,深耕细耙,及时中耕,加强肥水管理等,都可减轻病情。
(三) 药剂防治
1. 土壤处理
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或50%多菌灵可湿粉每亩2〜3kg, 加土 20kg,混匀后施入播种沟内,防效可达70%。
2. 种子处理
12.5%全蚀净(硅嚷菌胺)悬浮剂按0.2%〜0.3%的比例拌种,对全蚀病防效可达90%以上。全蚀净是目前唯一一个防治全蚀病的特效药剂,适乐时、敌萎丹和戊哩醇等药剂拌种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 药液喷浇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200g,加水喷浇麦苗,防效可达60%;敌力脱、烯哩醇、菌霉净、羟锈宁等用作喷浇防治小麦全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