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弄蝶(Erionota torus Evans)又称黄斑蕉弄蝶、芭蕉卷叶虫、蕉苞虫、蕉弄蝶,属鳞翅目弄蝶科,是一种大型弄蝶。国外分布于美国、印度、缅甸、马来半岛、越南、日本,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贵州等省份。香蕉弄蝶是为害香蕉、芭蕉叶片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吐丝卷结叶片成叶苞,食害蕉叶,发生严重时,蕉园卷叶累累,蕉叶残缺不全,香蕉与芭蕉叶片受害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阻碍生长,导致减产。
幼虫取食时从叶苞上端与叶片相连的开口处伸出虫体的前部自上而下取食,边吃边卷,加大叶苞。同时咀食叶苞上端或卷苞内部的叶片,被害蕉叶虫苞累累,严重的造成整株光秆,只剩几条叶中脉。香蕉弄蝶为害严重时可导致香蕉果实延迟成熟和减产。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8〜31mm,翅展60〜80mm;雄成虫体长23〜26mm,翅展54〜65mm。体黄褐色或茶褐色;头部和胸部密被黄色或灰褐色鳞毛;复眼黑褐色,半球形,被褐色细短眼球毛;触角锤状,黑褐色,近膨大部呈白色;前翅黄褐色,翅中央有2个黄色方形大斑,近外缘有1个黄色方形小斑,这3个斑呈三角形排列,前翅前缘近基部被灰黄色鳞毛;后翅黄褐色或茶褐色,无斑纹,缘毛白色。
卵:圆球形而略扁,横径1.8〜2.2mm,卵顶微陷,卵壳表面有放射状白色纵纹19〜26条,初产时黄白色,渐变红色,近孵化时转变为灰黑色。
幼虫:初孵幼虫体长6mm,头大而黑,胴部蛋黄色。老熟幼虫体长52〜65mm,淡黄或带微绿色,体被白色蜡粉;头部黑色,略呈三角形;胴部第一、二节细小如颈,第三至五节逐渐增大,第六节以后大小均匀,各体节有横皱纹5〜6条,并密生短微毛。腹足4对,尾足1对,均有细小、环形排列的趾钩。
蛹:雌蛹体长32〜47mm,雄蛹体长28〜44mm,长圆柱形,淡黄白色,被白粉。喙长,直伸到腹末,其末端与体分离,腹部臀棘末端具许多刺钩。蛹发育大体分两个阶段,初化蛹由黄白色发育至褐色为第一阶段;翅芽由黄白色发育至茶褐色,淡红色斑点转黄白色为第二阶段。
目前记录的香蕉弄蝶的寄主植物有粉蕉、芭蕉、香蕉、美人蕉、紫蕉、马尼拉麻、椰子、竹、桄榔、棕榈等。香蕉弄蝶卵多散生,也有的2〜23粒排列成无规则的卵块,卵一般产在叶片上,叶面较叶背多,极少数产在叶柄或假茎上。不同季节卵期不同,夏、秋季节为3〜10d,冬季为20〜84d。初产卵黄白色,后转粉红色,然后转为深红色至暗红色,孵化前为灰黑色。幼虫发育经历5个龄期,发育所需时间依据温度而定,夏、秋季的第二至四代的一龄和二龄幼虫均为2〜3d,三龄3〜4d,四龄4〜5d,五龄4〜6d,幼虫期20〜32d;蛹期10d。越冬代幼虫历时108〜133d,蛹期13〜26d。卵多在5:00〜8:00孵化。初孵幼虫体蛋黄色,头黑色,头大于腹。幼虫孵化后取食卵壳,然后分散到叶边缘取食,先咬成一个缺口,然后再吐丝缀合成苞。虫苞随着幼虫的长大而增大。一个虫苞只有一条幼虫居内,幼虫在苞内,头部多数朝上,极少数头朝下。幼虫发育至二龄后,才有能力吐丝纵卷成筒状虫苞。幼虫在虫苞内一般取食苞上端或苞内侧叶。进入二龄后期,有个别幼虫腹背分泌白蜡粉,三龄幼虫腹背普遍有白蜡粉,随着龄期的增大,胸、腹部的白蜡粉增多。老熟幼虫进入预蛹期先在虫苞上吐丝,将叶片结紧,防止天敌和漏水,然后化蛹。4月底以后到越冬代前的幼虫化蛹不结茧,而越冬代幼虫预蛹前就吐丝结茧。蛹体均被白蜡粉,蛹期 8〜12d。
不同龄期的虫苞长度有差异:一、二龄2.5〜4.5cm,三龄3.0〜5.5cm,四龄6.0〜18.5cm,五龄11.0〜30.0cm。
四、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香蕉弄蝶在广西1年发生5〜6代,福建1年可发生4代,广州、深圳地区1年发生6代,台湾5代,气温较低的地方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叶苞中越冬,其中幼虫越冬以五龄虫居多,但是在食料缺乏时,也有的以三、四龄幼虫滞育越冬,高龄幼虫的耐寒能力强。越冬幼虫化蛹、成虫羽化期不一,于翌年2月上、中旬或者3月中、下旬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此后,第一、二、三代成虫出现期为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各代产卵期依次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至10月中旬。各代幼虫盛发期为5月至6月中旬,7月至9月上旬,10月或11月至翌年3月。成虫多在5:00〜8:00羽化,2〜3h后便可起飞,雄虫比雌虫早羽化10〜30min。 成虫在早晨日出及傍晚日落前后1h活动最频繁,中午较少活动,阴天可整天活动,取食花蜜、交配、产卵;飞翔迅速,并喜欢在阴凉的蕉丛林下停息。成虫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就可以交配。雌虫通常交尾2〜4次,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80〜150粒。卵散产或聚产在寄主叶面、叶背、叶脉或嫩茎上。幼虫多在5:00〜8:00孵化,幼虫孵化后,先咬食卵壳,然后各自爬到叶缘啃食叶片成缺刻,而后吐丝缀连卷叶成圆筒形叶苞以藏身,幼虫在阴天全天可取食,晴天多在早、晚活动。取食时,幼虫从叶苞上端与叶片相连的开口处探身苞外取食附近叶片,边吃边卷,加大叶苞。取食和卷叶均朝着叶的中肋方向进行。一、二龄幼虫为害较轻,只形成小缺刻;三龄后虫体增大而藏身困难,则开始转苞为害,此后食量大增,老龄幼 虫可卷起大半张叶片。幼虫取食期,如蕉叶完整没有撕裂的,幼虫在一个虫苞内边取食边卷苞,直到老熟化蛹。而蕉叶有多处破裂的,一般到三龄后转苞为害。但幼虫转苞为害绝大多数都在初孵的叶片上进行,能转移到第二片叶为害的极少。如食料缺乏时,则迁移到叶片其他部位或其他叶片上另结新苞。幼虫老熟后,吐丝封闭苞口,并在卷苞内化蛹。
五、防治技术
①冬、春季清除枯叶,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②人工摘除叶苞,消灭幼虫;③幼虫孵化期,未结苞前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叶面喷雾,杀死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