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银尺蠖(Scopula suhpunctaria Herrich et Schaeffe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又名青尺蟆。分布于浙 江、江苏、安徽、湖南、贵州及四川等地。寄主为茶、苹果、玉米及棉花等作物。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 成虫将卵单产于新梢叶腋处,幼虫咬食叶片成C形缺口,老熟时吐丝将枝叶稍叠结后倒挂并化蛹于其中 。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为10~14mm,翅展为29〜36mm。雄蛾体长为12〜14mm,翅展为29〜34mm。体翅均白色,头顶棕黄色,复眼黑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羽毛状。前翅有4条棕黄色波状纹,分别位于 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亚缘线处,前缘色较深,散生许多褐色小点,内横线与外横线之间有棕褐色点,翅尖有2个小黑点;后翅有3条淡棕褐色条纹,分别位于内横线、外横线、亚缘线处,中线处中部也 有1个棕褐色点。前、后翅缘毛均淡棕褐色。前足、中足淡棕色,后足白色,中足有距1对,后足2对 ,雌蛾腹部较粗短,雄蛾腹部较细长。
卵:椭圆形,长径约0. 8mm,短径约0. 5mm,表面布满白点。初产时淡绿色,渐变为黄绿色,近孵化时为淡灰色。
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2mm,淡黄绿色;二龄幼虫体长为6〜10mm,深绿色;三龄幼虫体长为10〜 16mm,体背出现黄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纵向条纹各10条,四龄幼虫体长为16〜22mm,青色,气门线银 白色,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五龄幼虫体长为22〜27mm,体色与四龄相似,但腹足和尾足呈淡紫色 。
蛹:体长为10〜14mm,绿色,翅芽渐转白色,近羽化时翅芽出现棕褐色点线纹,各节明显伸长,并出现银白色光泽。尾端有钩刺4根,中间2根较长。
在浙江1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茶树中、下部成叶上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 卵。第一代幼虫5月上、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6月中、下旬孵化,以后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1月上旬,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越冬期。
该虫发生不整齐,第二代后就有世代重叠现象。全年以春、夏茶为害较重。各世代历期:第一、二代 约为40d,第三、四代约为30d,第五代约为50d,第六代(越冬代)长达5个月以上。一至六代幼虫分 别发生在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上旬和12月。各虫态历期:卵期一般6〜9d, 当气温低于10°C时可长达1个月以上;幼虫期一般为15〜23d,越冬代长达100d;蛹期一般8〜9d,气温在17°C以下时为16〜20d;成虫寿命3〜8d。
成虫于夜间羽化,以前半夜为多,白天静伏于茶丛叶背,晚上活动,趋光性强。一般羽化后次日晚上交尾,交尾后次日晚上产卵。卵散产,多产于叶腋处和芽腋处,少数产在嫩茎、叶背和枝皮裂缝处。每处产卵1粒,也有数粒产在一起的。每雌产卵量约为80粒,最多可达200余粒,产卵量以第一代最多。卵孵化不整齐,同一天产的卵需经3d左右才孵化完毕。孵化率以第一、二代为高。温、湿度对卵孵化影响 颇大。高温干燥条件下孵化率显著降低,如气温在30笆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孵化率在5% 以下。幼虫共5龄。一至二龄幼虫多咬食嫩叶下表皮和叶肉,有时也能咬食叶片成小孔洞三龄以后沿叶缘咬食叶片成缺刻,四至五龄幼虫食叶量大增,五龄幼虫能将全叶食尽,老叶仅留主脉。幼虫老熟后在茶丛中部吐少量丝缀连叶片或枝叶,倒挂化蛹于其中。
茶树和茶银尺蠖间的化学通信研究表明,茶树释放的绿叶挥发物(己烯醛、己烯醇、己烯醇醋酸酯等)对茶银尺蠖成虫具有较显著的引诱效应,雌、雄成虫对化合物的不同异构体具有不同的引诱效应。顺-己烯醛对茶银尺螳雌成虫有显著的引诱效果,反-己烯醛则对茶银尺蠖雄成虫有显著的引诱效果。已知的天敌有寄生于幼虫的单白绵绒茧蜂(Apattteles sp. )茶银尺蠖绒茧蜂(A pan teles sp.),寄生于蛹的黄足大腿蜂、金小蜂;捕食成虫、幼虫的有蜻蜓、蜘蛛、蚂蚁、鸟类等。
四、防治技术
茶银尺蠖的发生较零星分散,一般可在防治其他主要害虫时兼治。发生数量多时可进行灯光诱蛾和化学防治,防治药剂参照茶尺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