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的症状
时间:2022-06-09 08:54:09 来源:未知 点击:次
甘薯黑斑病又名甘薯黑疤病,是一种主要危害甘薯根部及茎基部的重要真菌病害,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1890年美国首次发现此病,1905年日本亦有报道。1937年,由日本鹿儿岛传入我国辽宁省,逐渐蔓延,现有26个省(市、自治区)发生该病,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病害。我国每年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此外,黑斑病菌侵染薯块后,在病斑及其周围组织中可产生甘薯酮等吠喃茹类有毒物质,人误食病薯后出现头昏症状,家畜食用病薯后常引起中毒死亡。用病薯作发酵原料时,病菌的代谢产物能抑制酵母菌和糖化霉菌的活性,延缓发酵,降低酒精的产量和质量。
甘薯在苗床、大田和储藏期均可受害,引起死苗和薯块腐烂。受害薯块的病斑多发生于虫伤和鼠伤等各种伤口处,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轮廓清楚,直径1〜5cm,病斑上往往产生灰色霉层(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和黑色刺状物(子囊壳)。黑色刺状物顶端常出现黄白色蜡状小粒(子囊孢子)。切开病薯,可见病斑下组织呈黑色或墨绿色,薯肉有苦味。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梭形黑斑,中间产生黑色刺状物,贮藏后期,病斑可深入薯肉达2〜3cm,与其他真菌和细菌并发,引起腐烂。
甘薯幼苗基部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逐渐扩大后,环绕薯苗基部,使幼苗基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温度和湿度适宜时,病部也可产生灰色霉状物。带病薯苗移栽大田1〜2周后,基部叶片发黄脱落,病重时,根部腐烂,仅残存纤维状的维管束,薯苗枯死。轻病株在接近地面处还能长出少量病根,但植株衰弱,抗逆性差,即使成活,结薯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