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叶枯病菌存在的场所,如病株的组织和谷粒、病区灌溉水或田水、病田土以及一些带菌杂草的根部等都可分离到白叶枯病菌的噬菌体。这种噬菌体对白叶枯病菌有一定的专化性。白叶枯菌的噬菌体在形态、物理性状、血清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可区分为不同类型。在白叶枯病的研究中,噬菌体可用于菌系区分、种子和其他材料带菌的监测、病菌的侵染来源研究以及病害发生趋势的预测等方面。
白叶枯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根据在IR26、Javal4、南粳15、特特勃和金刚30等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我国白叶枯病菌可分为7个致病型。长江流域以北以II型和I型为主,长江流域以H、IV型为多,而南方稻区以IV型为多,在广东和福建还有少量的V型。
自然条件下,白叶枯病菌主要侵染水稻,也可侵染陆稻、野生稻、菱白和李氏禾、鞘糠草及程壳草等李氏禾属杂草,但不普遍。人工接种时还可侵染马唐、雀稗、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但出现症状较水稻为迟。